|
|
郭德福艺术简介 |
|
郭德福 1949年6月出生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。曾任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组创作员,一级美术师、高级美术编辑。擅长中国画,在山水、人物、奔马诸科均有优秀作品问世。近10年,郭德福孜孜不倦地探索历史组画创作,尤其致力于把孔子生平中重要的历史事件、杰出思想,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再现出来。为此,郭德福重走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路,一路收集采风,用6年时间完成了组画的创作,成为当代中国第一位用中国画记录孔子思想和生活的画家。新华社曾三次发专稿报道郭德福的《孔子组画》。作品及艺术成就多次被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、美术等媒体介绍报道。国画《再来一个》获全国美展表彰奖,《白山之歌》获东北三省美术联展金奖,《蒲松龄设宴茶话图》获中日美术交流金奖,《盛京演义》获十届全国美展银奖,国画工笔《玄奘西行途中》收入香港《世界美术集》。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作品市场润格为5000-30000元人民币/平方尺
郭德福年表
1972年
1972年 作为北大荒知青画家,国画作品《巡路》入选全军、全国美展,并被摄入中国新闻纪录片。同年,参加全国高级国画创作研究班,有幸与黄胄、关山月、周思聪等著名画家同班学习,探讨中国画艺术创新问题。
1981年
1981年 国画作品《再来一个》获全国美展表彰奖。
1997年
1997年至今,连续13年在沈阳晚报、沈阳日报创办个人绘画专栏“报中画”,刊登近千幅弘扬传统文化、传播中华美德的国画作品,受到读者盛赞。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、中国文化报、新闻出版报、光明日报、美术、北京晚报、广州日报、中国日报、欧洲时报和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等新闻媒体作了介绍,被称为“报中画文化现象”。是画家进行了13年的“道德救赎”行为艺术探索。
1999年
1999年 为庆祝中国足球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十强赛,与著名画家宋雨桂、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共同创作《绿茵祖画》,国足上场队员、教练员米卢在组画上签名留念。
2000年
2000年 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,应中国邮政局、《澳门日报》邀请,与著名国画家宋雨桂联袂创作中国画《金荷映日图》,并发行了主题首日封。
2003年
2003年~2005年 与著名画家宋雨桂、人民鉴赏家杨仁恺、著名学者,画家王弘力联袂创作清前史组画《盛京演义》。作品获全国十届美展银奖、辽宁省首届美术金彩奖、全国美术图书金奖。《盛京演义》广受媒体赞誉,称其为“盛京画派”。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
2007年
2007年 应邀赴京为北京奥运会创作大型国画《奥运群英谱》,并被北京市委收藏。
2010年
2010年 应沈阳晚报、齐鲁晚报之邀,为创作大型历史组画《孔子》赴山东、河南,沿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创作采风。《孔子》组画问世后,受到国内国际媒体关注,新华社五次发通稿报道;光明日报“人物”版用半版篇幅加以报道,称其是中国美术史上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孔子的“第一人”。
2011年
2011年大型历史组画《孔子》组画问世后,受到国内国际媒体关注,新华社6次发通稿报道;光明日报“人物”版用半版篇幅加以报道,称其是中国美术史上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孔子的“第一人”。近10年,郭德福孜孜不倦地探索历史组画创作,郭德福重走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路,一路收集采风,用6年时间完成了组画的创作,成为当代中国第一位用中国画记录孔子思想和生活的画家。新华社曾6次发专稿报道郭德福的《孔子组画》。作品及艺术成就广受媒体赞誉,称其为“孔子画派”。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
2012年
郭德福是目前国内"孔子画派"的代表人物,先后创作出众多闻名海内外的以孔子为题材的国画作品。已故"人民鉴赏家"杨仁恺曾为郭德福题写"孔子画派树沈城,神州丹青看盛京"的期许诗句。 |
|
|
|
|
|